活动中心
活动时间: 2023-02-22 16:00:00 “爱我邵武,美化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时间: 2023-02-05 09:00:00 “迎元宵残健联谊,博物馆里来过节”活动
活动时间: 2023-01-31 15:00:00 “爱我邵武,爱我家园”创城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时间: 2023-01-05 09:00:00 “同心助残”和华严寺爱心人士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
活动时间: 2022-12-16 08:30:00 暖冬行动”——2022年爱心温暖包发放仪式
活动时间: 2022-11-29 08:00:00 核酸检测志愿活动
联系我们
地 址:邵武市熙春西路166号残疾人联合会二楼
电 话:0599-6331927
手 机:18006098657
邮 编:354000
微信号:tongxinzhucan
E-mail:327898027@qq.com
新闻内容
自强不息残疾人积极实现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16-05-11 编 辑:admin 来 源:海西晨报
依靠双手养活自己,是很多残疾人的梦想。那么在厦门,残疾人就业现状及前景如何?在工作中,他们自身有哪些不利因素?又有哪些优势存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残疾人群体,为您全景展现厦门残疾人就业现状。
晨报记者 蔡樱柳 彭怡郡
根据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系统”,系统数据为动态数据)2016年4月7日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处于就业年龄段(男性16—59周岁,女性16—54周岁)的残疾人就业率达48.35%,也就是说仍有一半残疾人没有就业,这个现象折射出多种问题。其一,缺少就业技能是制约残疾人就业的最大因素。无从掌握必要的技能,让残疾人在求职时举步维艰。其二,是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有些单位接纳残疾人仅仅是为了免交就业保障金,把残疾人摆在一个尴尬的处境中。
此外,残疾人上岗后再失去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因为用人单位不能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提供合适的岗位,把残疾人当作健全人,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让残疾人难以接受。不过也有残疾人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认为他们有耐心,能吃苦耐劳。
现状1
有工作技能
才会被看好
残疾人在就业环境中的现状如何呢?记者和多位残疾人进行深入交流。
想要外出工作,首先要掌握生活技能,需要能够独立出行自理,无须依靠旁人,这对于一部分残疾人来说,特别是盲人,是很困难的。例如盲人阿德眼睛看不见,没办法出门,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家里及周边的小范围地方,不能乘公交,更别谈去工作了。
还有的残疾人因为身体问题没能接受教育,因此不识字,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障碍,也可能在就业中处处碰壁。
残疾人接受的就业培训不够也是一大阻力,目前残疾人接受就业培训的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多位残疾人表示,残疾人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更为系统性的培训,不仅是工作技能培训,还有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而且就算完成培训,残疾人也不一定能够立刻上岗。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都需要再接受岗前培训。残疾人更是如此,必须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打磨技能,才能真正融入工作。”顾苏强说道。
现状2
用人单位容易有偏见
“公司只需要一个美工,我们留下了健全的那位。”听到这番话聋人小张(化名)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张去年毕业,在软件园做美工设计,但只做了3个月就被解雇了。因为这家公司招聘了两位美工,一位是健全人,另一位是小张。最近公司想辞退一名美工减轻负担,就让小张离开了。
肢残人士张涛是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成员,他表示有些企业以同情的角度出发接纳残疾人,给残疾人定位的工资较低,认为残疾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在这样的企业,残疾人很难找到归属感,无法发挥自身价值。有些企业即使接受了残疾人,但没有给予他们必要照顾,要求他们要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工作效率,难免会让残疾人觉得吃不消。
而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无法完成的企业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实际中,部分企业宁愿交钱,也不肯接纳残疾人就业。一些企业表示,残疾人工作效率不高,且需要为部分残疾人做无障碍化设施,增加企业负担。
盲人顾苏强还认为,厦门企业和残疾人缺少沟通渠道。企业不能为残疾人提供适合岗位,因才用工。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企业会为残疾人量身打造职业。例如盲人听觉灵敏可做调音师,记忆力好的残疾人可当速录员,但在厦门这样的情况罕见。在很多普通岗位上,残疾人无法和健全人相比,不能发挥优势。
现状3
就业渠道不够广泛
同时由于身体因素,很多残疾人不能干重活,只能选择轻松简单的工作,再加上自身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造成残疾人就业渠道非常狭窄。
残疾人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张涛表示,肢残人士行动不便,手脚不够灵活,可供挑选的职业不多。因早些年教育环境、经济条件等缘故,一些70后、80后的肢残人士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基本只能从事仓库管理员、保洁员等工作。近年来网络购物兴起,让更多残疾人看到了希望。90后的肢残人士接触到网络电商后,也更愿意从事电商类的工作。
相比之下,聋人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只要对沟通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大多可以胜任。
厦门市聋人协会副主席蓝维晖说,70后、80后的聋人从事的工种几乎都是普通工人,像厦门两家印刷厂就曾招聘了大量的聋人。现在的聋人择业有更大的自主性,只要掌握了工作技能,他们可以是设计师、面包师或是快递员等。
而近些年盲人的就业情况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仍是以盲人按摩为主。盲人顾苏强表示,盲人行动局限性很大,很多工作无法适应,也没有机会从事其他职业。莲坂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就专门招收视力中轻度障碍者和盲人,教会他们谋生的技能。
现状4
不利心理影响
此外,残疾人的心理建设也是一大问题。残疾人余伟华表示,受轻视、不被重视是残疾人常会遇到的情况。一些企业单位认为,残疾人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甚至觉得是企业的负担,因此不会给予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的工资待遇,即使残疾人完成的工作量不少。这种情况下,有些残疾人就不肯继续工作失望离开了。
厦门绍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兴战表示,在他10多年从业经历中,也接触了一些残疾人求职者。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或是肢体动作,来掩饰自身的生理缺陷。在面对企业单位的质疑时,残疾人不能很好地表现自身优势,容易在求职中败下阵来。
晨报记者 蔡樱柳 彭怡郡
根据中国残联“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系统”,系统数据为动态数据)2016年4月7日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处于就业年龄段(男性16—59周岁,女性16—54周岁)的残疾人就业率达48.35%,也就是说仍有一半残疾人没有就业,这个现象折射出多种问题。其一,缺少就业技能是制约残疾人就业的最大因素。无从掌握必要的技能,让残疾人在求职时举步维艰。其二,是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有些单位接纳残疾人仅仅是为了免交就业保障金,把残疾人摆在一个尴尬的处境中。
此外,残疾人上岗后再失去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因为用人单位不能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提供合适的岗位,把残疾人当作健全人,工作效率和强度都让残疾人难以接受。不过也有残疾人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认为他们有耐心,能吃苦耐劳。
现状1
有工作技能
才会被看好
残疾人在就业环境中的现状如何呢?记者和多位残疾人进行深入交流。
想要外出工作,首先要掌握生活技能,需要能够独立出行自理,无须依靠旁人,这对于一部分残疾人来说,特别是盲人,是很困难的。例如盲人阿德眼睛看不见,没办法出门,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家里及周边的小范围地方,不能乘公交,更别谈去工作了。
还有的残疾人因为身体问题没能接受教育,因此不识字,在沟通上存在很大障碍,也可能在就业中处处碰壁。
残疾人接受的就业培训不够也是一大阻力,目前残疾人接受就业培训的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多位残疾人表示,残疾人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更为系统性的培训,不仅是工作技能培训,还有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而且就算完成培训,残疾人也不一定能够立刻上岗。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都需要再接受岗前培训。残疾人更是如此,必须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打磨技能,才能真正融入工作。”顾苏强说道。
现状2
用人单位容易有偏见
“公司只需要一个美工,我们留下了健全的那位。”听到这番话聋人小张(化名)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张去年毕业,在软件园做美工设计,但只做了3个月就被解雇了。因为这家公司招聘了两位美工,一位是健全人,另一位是小张。最近公司想辞退一名美工减轻负担,就让小张离开了。
肢残人士张涛是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成员,他表示有些企业以同情的角度出发接纳残疾人,给残疾人定位的工资较低,认为残疾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在这样的企业,残疾人很难找到归属感,无法发挥自身价值。有些企业即使接受了残疾人,但没有给予他们必要照顾,要求他们要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工作效率,难免会让残疾人觉得吃不消。
而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无法完成的企业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实际中,部分企业宁愿交钱,也不肯接纳残疾人就业。一些企业表示,残疾人工作效率不高,且需要为部分残疾人做无障碍化设施,增加企业负担。
盲人顾苏强还认为,厦门企业和残疾人缺少沟通渠道。企业不能为残疾人提供适合岗位,因才用工。像北京上海等城市,企业会为残疾人量身打造职业。例如盲人听觉灵敏可做调音师,记忆力好的残疾人可当速录员,但在厦门这样的情况罕见。在很多普通岗位上,残疾人无法和健全人相比,不能发挥优势。
现状3
就业渠道不够广泛
同时由于身体因素,很多残疾人不能干重活,只能选择轻松简单的工作,再加上自身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造成残疾人就业渠道非常狭窄。
残疾人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张涛表示,肢残人士行动不便,手脚不够灵活,可供挑选的职业不多。因早些年教育环境、经济条件等缘故,一些70后、80后的肢残人士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基本只能从事仓库管理员、保洁员等工作。近年来网络购物兴起,让更多残疾人看到了希望。90后的肢残人士接触到网络电商后,也更愿意从事电商类的工作。
相比之下,聋人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只要对沟通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大多可以胜任。
厦门市聋人协会副主席蓝维晖说,70后、80后的聋人从事的工种几乎都是普通工人,像厦门两家印刷厂就曾招聘了大量的聋人。现在的聋人择业有更大的自主性,只要掌握了工作技能,他们可以是设计师、面包师或是快递员等。
而近些年盲人的就业情况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仍是以盲人按摩为主。盲人顾苏强表示,盲人行动局限性很大,很多工作无法适应,也没有机会从事其他职业。莲坂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就专门招收视力中轻度障碍者和盲人,教会他们谋生的技能。
现状4
不利心理影响
此外,残疾人的心理建设也是一大问题。残疾人余伟华表示,受轻视、不被重视是残疾人常会遇到的情况。一些企业单位认为,残疾人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甚至觉得是企业的负担,因此不会给予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的工资待遇,即使残疾人完成的工作量不少。这种情况下,有些残疾人就不肯继续工作失望离开了。
厦门绍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兴战表示,在他10多年从业经历中,也接触了一些残疾人求职者。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或是肢体动作,来掩饰自身的生理缺陷。在面对企业单位的质疑时,残疾人不能很好地表现自身优势,容易在求职中败下阵来。